我个人认为病毒在一年左右时间内出现弱化的可能性很小。有没有可能出现所谓的低毒力毒株呢?目前监测未发现低毒力毒株,但还应持续监测,判断有没有容易变异的毒株。猪场带毒生产不可行,不要试图与非洲猪瘟病毒“共舞”,应发现病毒、清除病毒。
我个人认为,在3-5年内研制成理想的非洲猪瘟疫苗难以实现。我们对非洲猪瘟病毒的认识还不够,我们并不完全清楚哪个蛋白与病毒毒力有关,哪个蛋白与免疫保护相关,等等。生产疫苗用的细胞系也没有解决,之前用的细胞系培养增殖过程中病毒很容易发生变异,免疫原性和毒力会发生改变。
国际上如德国、美国、西班牙、葡萄牙等过去几十年研制了 30 多种候选疫苗,包括灭活疫苗、DNA 疫苗、亚单位疫苗、载体疫苗、基因缺失疫苗。这是任何一个疫苗的必经过程,临床试验可能持续半年到一年的时间。即便是现在开始就进入临床试验,在一年之内拿出商品化疫苗也是非常困难的。
将来疫苗能不能使用,受很多因素影响,比如技术因素,是否开展过临床试验评价将影响疫苗的投入使用。历史上曾经有深刻的教训,西班牙和葡萄牙曾经使用过疫苗,造成了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。疫苗经实验室评估效果较好,没有经过临床试验就直接投入使用,造成母猪流产,仔猪死亡率达到 20%~30%。教训非常深刻,因为疫苗不仅直接造成猪的死亡,还严重干扰影响了非洲猪瘟的净化,西班牙后来花费 30 年时间才实现净化。使用不安全的疫苗将贻害无穷。我们曾在防控蓝耳病上犯过错误,应用弱毒疫苗造成了病毒返强和重组,引起了许多新的问题。这个教训并不遥远,就在我们身边。
假如安全有效的非洲猪瘟疫苗研制成功了,问题就解决了吗?也许行业内认为有了疫苗就敢于复产和扩产,尤其是散户过去没有生物安全意识、技术力量不足而不敢养,现在都开始投产。可能养猪业很快就会恢复到以前(2017 年,出栏 7 亿头)的水平,但后续可能就陷入过去的周期和循环,猪肉价格下降,养得不好的就赔钱。那时候有多少人挣钱多少人赔钱,大家都很清楚。另外,有了疫苗之后增加了疫苗费用,以目前保护期不到 3 个月计算仔猪至少要免疫 2 次,母猪要更多次,成本会增加。接种疫苗后,将来出现疫情还要扑杀吗?如何鉴别是野毒株还是疫苗株呢?说不清楚了。如果因为接种疫苗而放松生物安全,则整体防控形势和养殖环境不会有太大改善,甚至会恶化。
假如疫苗不够安全有效就匆匆上市,哪怕有 20%的死亡率,养猪场也甘愿承担风险和经济损失,而采取疫苗接种措施,现在也许还有利润可言,但将来还有吗?非洲猪瘟病毒长期存在可能会发生重组变异出新的毒株,导致疫苗失效,则又要研发新的疫苗,历史不断重演。